深圳经济网
当前位置:深圳经济网 > 国内新闻 > 正文

高校更名,风波难平

更新时间:2016-1-27 9:41:14     来源: 人民日报
 

 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不仅改名为“四川医科大学”未果,改为“西南医科大学”之后,近日又引起西南医院不满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26日答记者问时表示,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,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。

  去年4月28日,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“四川医科大学”。此后不久,四川大学发起“护名”行动:向教育部发反对函,明确表示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“四川医科大学”。并入四川大学的原华西医科大学曾使用“四川医学院”名称,并使之成为知名品牌。四川大学认为,泸州医学院更名为“四川医科大学”后,易与百年老“川医”品牌相混淆。“争名”事件一度引发两所高校学子在网上展开“口水战”,去年6月底,更有上千“泸医”学生在该校校园大规模聚集,表达捍卫“川医大校名”的意愿。

  日前,教育部在一份落款时间为2015年12月14日的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》中称,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“西南医科大学”。这是该校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二次更名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变更为‘西南医科大学’并不意味着学校层次规格的提高,而是反映了教育部和四川省希望该校利用其地域优势,发挥其办学特色,更多承担服务西南地区基层医疗事业的功能定位。”

  就在很多人以为此次更名风波告一段落之时,日前,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官方发布声明,要求四川省“泸州医学院”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,并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国家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。

  近日,西南医院在官网发布关于维护“西南医院”和“西南临床医学院”相关权益的严正声明。声明称:近日,了解到四川省“泸州医学院”在更名为“四川医科大学”未果的情况下,再次更名为“西南医科大学”,此行为严重侵害“西南医院”和“西南临床医学院”相关权益,引起了西南医院专家教授、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病人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。

  近年来,高校兴起“升格、更名热”,对此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原因有三:一是办学层次调整引起的更名,二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,办学水平提升引起的部分学院更名大学,三是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脱钩,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产生的更名。总体上看,更名是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明确办学定位,增强服务能力的体现;是满足大众化阶段人才多样化需求,高校多样化发展的结果。

  “需要说明的是,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至2014年,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扩招前的9.8%提高至37.5%,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增加至3559万人,普通高校数量从1022所发展至2529所,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,但高等学校存在着校均规模过大的问题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提升。”该负责人介绍,“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,办学定位不清晰,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。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,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,教育部正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。通过加强统筹规划,完善政策引导,推进评估监督,实行分类管理等政策和措施,特别是完善高校评价体系,加强过程评估,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,促进高校科学定位、各安其位、内涵发展、办出特色。”

 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的进一步发展,本报将继续关注。(记者 赵婀娜)

  《人民日报》( 2016年01月27日 12 版)

 
编辑:zl
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,希望做进一步交流,请联系曾先生QQ:1094336465 | 点击联系
 图片精选

合作媒体: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

关于我们 | 广告报价 | 招聘信息 | 服务优势 | 成功案例 | 免责条款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12-2014 www.ceesz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

粤ICP备1403008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