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外长李肇星:国际化不是崇洋媚外 |
更新时间:2016-3-11 10:05:13 来源: 深圳特区报 |
![]() |
李肇星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。(记者 何龙 摄) “我经常到深圳去,也常看你们的报纸!”3月10日中午,本报记者在广东代表团记者驻地东交民巷饭店偶遇前外长李肇星,得知我们来自深圳特区报社,他立即说。 这位昔日的“铁嘴外交官”风采依然,和大家一起谈文化、侃足球,机智风趣,诙谐幽默,最后还送上祝福——祝深圳一天比一天好,祝深圳特区报的读者越来越多。 谈深圳: 我对这座城市有特殊情结 李肇星可以算得上是深圳人的“老朋友”了。 2013年,他出任深圳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,“我经常到深圳去,对这座城市有特殊情结。过几天,受深圳市外办的邀请,我还要去一趟!” 不仅为深圳的发展“支招”、“把脉”,李肇星还在世界各地宣传深圳:“我刚从印度回来,去那里上课。我专门告诉印度的学生,在中国的深圳大学也有个印度研究所,做泰戈尔的研究。” 谈起深圳特区报,李肇星也相当熟悉:“我经常看,去深圳就看,在北京就在图书阅览室看,出差在飞机和高铁上也能看到。” 曾连续多年担任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,李肇星还给记者上“新闻课”——只有联系群众,热爱群众,用群众的语言说话,群众才喜欢看你们的报纸! 得知本报新闻客户端“读特”马上要上线,他欣然题词:祝“读特”己乐乐读者。 侃足球: 年轻时最喜欢广东队的容志行 “你是哪里人?”“你是哪个学校的?”“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”随着围上来的媒体记者越来越多,不甘当成被采访对象,李肇星还不时“反串记者”,频频发问。 当得知本报一名女记者家乡是梅州时,他说:“我要批判她一下,梅州是中国的足球之乡,中国的男足踢成这个样子!”大家一愣,然后哈哈大笑。 “你肯定不知道我是哪里人吧?不然可以反驳我。”李肇星接着幽默地说,“国际足联认定,山东淄博为足球起源地。每次聊足球,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山东人。”酒店大堂里的笑声更大了。 这位前外长热爱足球。“年轻时,特别喜欢广东队的容志行。”“我还写过足球方面的文章,给报纸投稿呢!” 原来,2004年,李肇星在陪同出访波兰时,因为得知时任波兰总统喜欢踢足球,他便“钻空子”向总统提问如何提高中国男足水平。 “总统谈了很多,总结起来就是两点,一不怕苦,二要团结。他还说,只要做到上面两点,10年之内中国足球一定会走到世界前列。” 李肇星说自己听了很兴奋,回国后就写了一篇稿子,投稿给中国体育报,“用的是笔名,发在头版。” “到了2014年,10年过去了,世界杯出线的32强当中,还是没有中国队的身影。当时有人邀请我去巴西看世界杯,我都不好意思去。” 谈文化: 说话夹英文不是国际化 有记者问李肇星:“你用微信吗?有没有朋友圈?” 李肇星摇摇头:“没有。”这位年轻的记者脱口而出:“你太out了!” “你这个话,我要发表评论了。”闻言,李肇星说,“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不会说中国话了,要用‘out’,这是对民族语言的不尊重,对外语也不够尊重。” 他说,现在国内有一种崇洋的语言习惯,说话喜欢夹英文,“连参加个晚会都不会说,说参加‘派对’!”“有的媒体,没有中文名字,起了个外文名字。” 这位记者反驳道:“你以前是搞外交工作的,不是要提倡国际化吗?” 李肇星正色说,“国际化不是崇洋媚外,而是各国人民相互平等,热爱自己的祖国,也尊重别人的文化。是讲好中国故事,让优秀的中国文化‘走出去’,也将国外的优秀文化‘引进来’。如果把将英文说得乱七八糟当成国际化,那是非常危险,也非常可笑的。” 这名记者脸一红,表示前外长批评得对,自己一定要改改语言习惯。她更提起自己5年前也曾在东交民巷饭店邂逅过前外长。 “一说你就有进步,‘邂逅’这个词多美呀!”李肇星笑着说。(特派记者 李舒瑜 杨丽萍 杨媚) |
编辑:zl |
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,希望做进一步交流,请联系曾先生QQ:1094336465 | 点击联系 |
图片精选 |
![]() |
合作媒体: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和讯 腾讯 上海经济网 |
![]() |
关于我们 | 广告报价 | 招聘信息 | 服务优势 | 成功案例 | 免责条款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
Copyright © 2012-2014 www.ceesz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深圳经济网 保留所有权利 |